1、不要去追究原因,先安抚孩子的情绪。把孩子抱起来,给予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可以有类似的话语:孩子害怕了,哭了,妈妈(爸爸)抱抱。一般不要说:怎么啦?你怕什么?不要怕。这类没用的话。
2、等孩子情绪稍稍稳定后,尝试探索心理。幼儿会用只言片语来描述自己的想象,不要忽略这些想象,这些图像化的内容就是帮助孩子的重要信息。不理解它们没关系,用孩子听得懂的话和他聊他的想象,千万不可用大人的逻辑来理解。
3、和孩子一起进入他的想象之后,要从中发掘哪些是令他害怕的形象,哪些是可以给他力量的形象,然后让孩子选择这两类形象的关系。这一步很关键,孩子不一定像大人想的那样总是让这两类形象打架,他们有可能选择两方不同的位置关系。这是创意所在。
4、确定了两类形象的关系之后,和孩子一起讨论令他恐惧的情节,这时候可以加入支持的元素,尽量让双方的力量均衡。至此,孩子的恐惧感往往已经消失。
5、在某一次的恐惧情绪处理之后,要记住这些形象,在以后的类似情况下,可以把支持的一方的力量慢慢加强。如果有形象能够固定下来是最好的。
6、在孩子没有恐惧情绪产生时,可以和孩子一起就前面提到的那些形象创作故事,故事的情节要癔癍哂瘌顺应孩子的思维模式,但是要有场景,要跛星笸浊让孩子自己出现在故事里,要让孩子在故事里有所行动,能使用一些简单的道具最好,尤其是孩子喜爱的玩具。也可以变成床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