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位于宝鸡市的扶风县法门镇,扶风县地处关中西部的渭河平原与乔山南麓的渭北塬上,土质肥活,气候温润,物产丰腴,自古盛产小麦、玉米、油菜,素有 “麦、米、菜籽油之乡”之美誉,古老的文化,发达的经济,也孕育丁不少名特食品。在扶风的面食中,最具特色的是臊子面与鹿糕馍了,扶风的搅团也比较有名。
★臊子面是用小麦上等面粉擀成面页,再用菜刀犁成细条,入锅煮熟后,捞入用猪肉臊子、盐、醋、五香调料及黄花菜等佐料做成的香汤而成,它有“薄、劲、光、煎、稀、汪、酸、辣、香”九大特点。所谓“薄、劲、光”,是指达到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连花转,挑上筷子不能断,吃到嘴里咬不烂。所谓“煎、汪、稀”,是指臊子面的汤要用火烧得滚烫,而且每碗捞的面条少而汤多,汤内的臊子又多油又大。所谓“酸、辣、香”,是指汤的味道,要用好醋调得酸一些,油辣子要多,而且味道极香。臊子面是扶风人过年、过节、家有重大事时款待亲友的主要佳肴。
★搅团为西北一特色吃食,定义为“用杂面搅成的浆糊”,关中人爱吃搅团是出了名的。搅团,在60-70年代可以说是农家的救命饭。搅团的吃法有两种,一种是水围城,一种是漂鱼儿,包括玉米搅团和洋芋搅团。在西北,有一种说法:谁家娶的媳妇儿贤不贤惠,是要看看她打的搅团光不光或筯道不筯道。搅团是粗粮细做的艺术。而今,它早已从乡间的农家小院走进了城市,“住”在了杂粮店和农家乐,和那些苜蓿菜、荠荠菜一起,摆上了豪华大宴,身价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