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很多居民都有品牌和品质信赖心理,更倾向于购买大型商场超市里的蔬菜,就算有农药残留超标等事故,也能直接追究销售商的责任,经销商也有能力和实力赔偿;再次一点,也可以去菜市场购买,多年来的熟识的老摊主也会让消费者产生信任感。
2、蔬菜电商本就是为了方便省事省时,社区居民要网络下订单,还要每天保证定期安排时间收菜,否则影响上班等,而作为卖方在配送上很难每天都定时送到家门口,因此,这个买卖双方存在矛盾的可能。现在很多生活小区都离商场超市或是菜市场不远,上班前买菜或是下班回来后买菜都方便,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3、绝大多数消费者都对蔬菜的生鲜度要求很高。如果网上看不到蔬菜的样子,就会让消费者不放心而影响下单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人想到用实时视频来解决,但随之而来的还是问题,摄像头拍摄质量和屏幕色差都可能造成客户错觉,不少客户在收到蔬菜的时候,往往觉得跟视频里看到的不一样,认为卖家欺骗顾客,会拒绝收货,客户在无形中流失。
4、不少居民比较挑剔,喜欢挑来拣去的。网购蔬菜本来是打包好了,可送到居民门口后,一些居民认为配给自己的蔬菜存在伤残耗损,就翻看打包给其他居民的蔬菜,不仅很容易损伤蔬菜,还可能起纷争。
5、按理说,有意愿网购的居民,对价格的敏感度不会很大。网购蔬菜的家庭往往有多个家庭成员,负责网购的成员往往对价格不是很敏感,能接受高于市场价换来的上门服务,且其可能只下单不收货,其他家庭成员进行收货;而其他成员则可能对价格很敏感,爱跟菜市场、商场、超市等进行价格比对,发现价格高点就可能找借口拒绝收货。
6、很多居民基于生鲜度考虑,往往是每天购买蔬菜,甚至是早晚分开买菜,对于叶类蔬菜等保鲜期短的品种尤其如此。这就造成了每天下单频率高,每客次下单量低,配送经营成本高。
7、重量也是很多客户纠缠的问题。蔬菜这些为了保证生鲜,必须是要有水分湿润的,在卖方打包称重时不存在缺斤少两的情况下,送到客户手里后,有部分客户还是会自己称重,但他们可能是拆掉包装并放置比较长时间了才称重,或者部分客户自己的称量方法不对出现误差,也有的居民自身就做生意在自家秤上做过手脚,这样就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斤两不足。客户往往不会理解这些情况的原因和理由,而是直接指责卖家短斤少两欺骗,最终可能对卖家影响很坏,失去一大片小区客户。
8、快递业终端投递的矛盾在蔬菜配送上也有局部存在。很多小区都配有保安,有些保安素质不好,也有出于小区安全的考虑,往往就不给送货员进入小区。而小区居民由于自己已经付钱,就认为购买的是上门服务,配送员理应送到家门口,否则就拒绝收货并要求赔偿。
9、很多居民都是希望能青菜和肉类禽蛋等能集中购买,不用在多个地方跑,以省事省时。如果卖家只做蔬菜送货上门,客户还得自己去商场、超市等地方买禽蛋肉类等,他们往往就不乐意下单。而对于卖家来说,如果蔬菜肉类等全品类做电商终端配送,则货源和成本上又难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