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传授性原则现行高中政治课分为四大模块,承担着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了解我国政治制度和世界发展的主题,把握文化现象与文化发展的规律,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处理问题的能力。政治课首先就应该把这些知识传授讲解到位,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首要问题。
2、培养能力与技巧性原则政治课堂的教学对学生的培养应该本着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态度,侧重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思辨质疑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团队合作共享的能力。这种能力培养应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全课程之中。
3、政治导向性原则政治课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引领的导向作用,这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高中政治课应在教学中时刻渗透着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引领。当然这种引领不是纯粹地说教,而是寓于学科教学的细节之中。
4、德育为先性原则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之道是每位教师的职责所在,更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而思想政治课更能实现这一功能。思想政治课本身的教学内容有相当的篇幅都有德育教化的内容,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具有很大的作用。
5、教学方式多样化原则对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应拓宽方式与方法,手段不能单一,否则会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当前很多学校开展的高效课堂模式很大程度上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一改传统教学呆板僵化的局面,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得到了突显,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6、理论联系实际性原则书本上的知识如果不能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的知识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这也是课程改革直面的问题。所以政治课一定要生活化、情境化。教会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走出课堂,关注社会发展动态,关注国家民族未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
7、高考引领性原则在现行体制下,高考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引领我们教学与复习的指挥棒,这是谁也逃避不了的。所以高中政治课堂的知识传授方面应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高考命题规律、高考复习方法的介绍,这是对学生负责,更是对家长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