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 安全手抄报 手抄报内容 手抄报图片 英语手抄报 清明节手抄报 节约用水手抄报

三河古镇旅游攻略

时间:2024-10-15 17:24:50

1、杨振宁旧居:杨振宁旧居位于三河古镇南街的一古巷内。抗战期间,杨振宁随母亲来到三河,居住于此地。目前,这里是杨振宁教授在国内的唯一旧居地。整个旧居前后五进,前面两进是杨振宁教授的图片资料展览,第三进是杨振宁教授当年居住过的地方,按原样恢复,后两进主要展示杨振宁教授的学术成就。

三河古镇旅游攻略

2、刘同兴隆庄刘同兴隆庄为时任三河商会会长刘锦堂的宅第,面积达700平方米,五进八厢32间,当时门厅若市,车水马龙,刘同兴隆庄生意北起六安的阴山,南至南京、上海,无比兴隆。隆庄临街是二层木楼,二进为走马转心楼,三进为敞厅,接待来客,四进是香屋,用于祭祀祖先,五进为居住宿舍,建筑为徽派建筑风格.隆庄主要经营各种布匹和大米。

三河古镇旅游攻略

3、三河大战风云馆三河大战风云馆是反映三河大战的场馆,太平天国后期太平军在三河镇歼灭湘军精锐李续宾部的一次著名战役,也是史上为数不多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风云馆为大家提供了解三河古战场和历史文化的平台,分为四个展厅,利用声、光、电技术打造展馆亮点,再现三河大战的战争场景。

三河古镇旅游攻略

4、一巅貅晌陔人巷一人巷,因为巷子非常窄,只能容得一个人通过,更因为这条小巷中走出一位世界名人——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杨振宁的母亲罗孟华女士是三河人,杨振宁出生后,父亲杨武之出国留学,母亲时常带他回三河小住。父亲留学回国后,带上一家先后到厦门大学、清华大学任教。杨振宁随父在北平读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平沦陷,杨振宁随父母返回合肥,在庐州中学就读。为躲避敌机轰炸,学校转移到三河张家祠堂,杨振宁在三河就租住在一人巷尽头的一间民房里。三河古镇一人巷的由来尚不太清楚,不过它留给我们的,便是这朦胧的身世之谜和耐人寻味的古街古景。

三河古镇旅游攻略

5、孙立人故居位于三河古南街八扇巷,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孙立人的故居,现在的故居是在原址上修复的。孙立人(1900-1990),抗日名将,字仲伦,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人。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同年赴美留学,就读于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土木工程系,1924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后又考入弗吉尼亚西点军校,攻读军事。1927年毕业,应邀游历欧洲,考察英、德、法、日等国军事。1928年回国,在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任中尉队长。1930年入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侍卫总队任上校副总队长。1932年调财政部税警总团任第二支队上校司令兼第4团团长。

三河古镇旅游攻略

6、鹤庐鹤庐位于三河古南街,是四川总督、淮军将领刘秉章故居。他曾经在三河有上百锟侯希哇处宅院,而此处是后来唯一一个保留下来并重新修葺过的。据说是取闲云逸鹤,择良木而栖之意。“鹤庐”所在的这条街巷小石板路面,比较僻静,没有店铺,都是青砖黑瓦旧式民房,不少人家大门紧闭着。进入“鹤庐”,四壁都是图文展板,展示刘秉璋的生平事迹,以及一些当时留下的武器设备。其房虽没有堂楼,但五进平房,前后进竟各有12间。鹤庐坐东朝西,因为东面紧靠小南河,拓展空间有限,所以只有前后两排房屋。但靠着街巷的那一间前厅特别大,几乎和一个排球场的大小差不了多少。而更为奇特的,是前厅正中有一个用木格窗棂围起来的天井,四周则如同封闭的走廊,这样的房屋结构真的是很少见门口有一副对联:虎帐挥缨手,云庐放鹤心。上联是称扬刘秉璋作为淮军将领的英雄气概,下联是赞美鹤庐主人文人的散逸之趣。刘秉璋是淮军中除了李鸿章之外的唯一的一名进士,文韬武略兼备。由此看来这幅对联写的倒也贴切。

三河古镇旅游攻略
© 手抄报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