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 安全手抄报 手抄报内容 手抄报图片 英语手抄报 清明节手抄报 节约用水手抄报

保健按摩概论、手法

时间:2024-10-12 03:40:13

1、第一节 概论一、手法的基本概念用手或肢体其它部位,以各种不同的特定技巧及技能在体表进行操作,从而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一罩脾青槊种物理疗法,称为按摩手法。其形式有多种,包括用手指、手掌、腕部、肘部以及肢体其他部位直接在患者体表操作,故统称为手法。由于操作的形式、刺激的强度、力量、时间的长短以及活动肢体方式的不同,逐渐形成了动作和操作方法不同的各种基本手法。从各种按摩手法的基本动作来看,其源于人类的日常活动,如椎、拿、按、压、摩、擦、揉、捏等,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动作。然而这只是简单的随意动作,它没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不必讲究动作规范,所以不能与按摩手法相提并论,按摩手法是身体保健、美容及治疗疾病的手段,是一项专门的传统的基本技能。运用手法的熟练程度及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按摩手法,对保健、美容及临床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按摩手法是指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分,按照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体表某些部位或穴位或反射区上迸行操作,使之对机体产生良性调节作用,从而达到保健、美容,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技术动作。是一项专门的基本技能,因此要研究它的技巧,就是说,作为手法,不是一般的、简单的随意动作,而是有一定规范和技术要求的技巧动作。按摩保健、治病主要是靠手法技巧,而不是粗暴的蛮力。《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在谈到手法时说:“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手法也。”因此严格地说,不讲究技巧的简单动作不能称之为“法”。有些人认为按摩治病只要有力气就行,甚至认为力量越大越好,因此在保健、治疗时动作生硬粗暴,把患者搞得痛苦不堪,这是片面的,甚至是有害的。明朝张介宾对此早就提出过严肃的批评,他批评当时有些按摩医生:专用刚强手法,极力困人,开人关节,走人元气,莫此为甚,患者亦以谓法所当然,即有不堪,勉强忍受,多见强者致弱,弱者不起,非惟不能去病,而适以增害,若用此辈者,不可不为知慎。由此可见,古人对按摩手法巧妙用力操作非常重视的,这在按摩事业发展迅速的今天,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里必须说明,强调手法技巧并不是说手法操作时不需用力,更不是否定“力”的作用,而是说“力”的运用必须与手法技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临床实践证明,突然而猛烈的手法常带有危险性,被按摩者往往难以忍受而产生恐惧感,所以仅在必要的、有限的范围内使用。而缓和的稳柔的手法就不致产生危险,被按摩者乐于接受,有一种安全感。

2、二、手法的基本要求熟练的手法技术应该必须具备: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五方面的基本要求。1、持久 所谓持久是指手法的运用要有耐久力,保证手法能够严格地按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持续操作足够的时间。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不能断断续续。从而保证对机体刺激作用的连续性。2、有力 所谓有力是指手法操作必须具备一定的力量,才能达到有效的刺激作用,这种力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根据个人体质和部位等不同情况而增减。手法必须具备的力量,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单纯的力量,是手法技巧与力量的有机结合。切忌动作生硬粗暴,强拉硬板,以及蛮力、暴力。不讲手法技巧,会给机体造成不良后果。3、均匀 所谓均匀是指手法动作要有节奏性和平稳性,包括动作的幅度、速度和压力三方面,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相对一致,幅度不可时大时小,速度快慢适中,压力不可时轻时重。4、柔和 所谓柔和是指手法动作稳健灵活和用力缓和,用力不要粗暴生硬,使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被施手法者感到舒适,乐于接受。正如《医宗金鉴》所说“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柔和并不是柔弱无力,是柔而有韧力且手法动作连贯自然的变化。5、深透 所谓深透是指手法动作的刺激效应不只是停留在体表,而应深透到机体深处的筋脉骨肉,甚至脏腑之中,有得气感。深透实际是手法技巧综合作用的结果,手法只有具备了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才能达到深透,使手法的刺激效应传之于内,达到保健、美容、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这“十字”基本功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持久柔和的手法能逐渐降低肌肉组织的紧张度,使手法剌激效应逐渐渗透到组织深部,均匀协调灵活的手法动作,使手法更趋柔和和舒适。而力量与技巧相结合,使手法既有力深透,又柔和灵活,达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手法操作时力量是基础,技巧是关键,二者同时兼顾,方能达到最佳境界。缺一不可。体力充沛,能使手法技术得到充分发挥,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反之,如果体力不足,即使手法技术掌握得很好,但运用起来难免有力不从心之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使手法持久有力,均匀柔和,达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的程度,必须要经过一定时期的手法训练和临床实践,才能由生而熟,熟而生巧,乃至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做到《医宗金鉴》所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按摩手法的种类很多,手法的名称,亦不统一,有的手法动作相似,但名称不同,有的名称相同,而手法的动作却不一样,有将两种手法复合在一起命名,还有的以手法外形而命名,有的以手法的作用命名。日前尚未完全统一,我们为了便于对手法的学习和研究,采取以手法的动作形态作为手法的命名原则。

3、三、手法的分类按摩手法见于文字的至今约有110余种,实际在临床应用中由于流派的不同,一般常用的不过三十几种。这些手法在应用中有其一定的规律,临床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1、垂直用力,如按、压、点、掐、一指禅推、滚、踩跷等法,都是由上往下施加不同的力。2、平面用力,如摩、擦、平推、直推等法,都是在体表作上下、左右、前后或盘旋往返施力。当然在平面施力时也有往下的压力,但在施术时是有明显侧重的。3、对称合力,如拿、捏、拧、挤、搓、捻等手法,都是双手(或两指)同时相对施力。其中拿、捏、拧、扯等法还有上提的力,如提拿、提捏等。4、对抗用力、如拔伸、牵引、斜扳等法,都是做相反方向用力。5、旋转、屈伸运动关节,则是属于被动运动性质,如摇、扳、背、脊柱旋转等法,这些手法都是综合动作。它在完成一种手法的过程中,包含了几种动作,因而施力方向也是多方面,而且是随着动作的变化而变化。

© 手抄报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