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材来源】槐花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及花蕾。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前者习称“槐花”,后者习称“槐米”。
2、【古代炮制方法】宋代有微炒(《圣惠方》)、炒黄(《总微》)、炒焦(《史载》)、麸炒(《总录》)、地黄汁炒(《产育》)等炮制方法。明代除炒法外,增加了醋煮(《奇效》)、烧灰存性(《济阴》)和酒浸炒(《大法》)等法。清代仍沿用炒法。
3、【现代炮制方法】 1、槐花: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梗,筛去灰屑。 2、炒槐花:取净槐花,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 3、槐花炭:取净槐花,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焦褐色,喷洒少许清水,灭尽火星,炒干,取出凉透。
4、【炮制目的】槐花味苦,性微寒。归肝韦蛾拆篮经、大肠经。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效。 生品长于清肝泻火,清热凉血,多用于血热妄行,肝热蚕蝣鲢蹙目赤,头痛眩晕。炒制品可缓和槐花苦寒之性,不致伤中且有利于有效成分的保存。其清热凉血作用较生品弱,止血作用较生品强而逊于槐花炭,多用于脾胃虚弱的出血患者。古方治出血证多用炒槐花。槐花炭清热凉血作用极弱,具涩性,以止血力胜。多用于咯血、衄血、便血、痔血、崩漏下血等多种出血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