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题的表征方式。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呈现问题的方式将影响个体对问题的理解。
2、已有知识的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定势。即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定势一方面使人能有用已有方法迅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在情境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
4、功能固着。即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特有的功能。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体的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
5、原型启发。即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食物或现象叫原型。
6、动机的强度。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中等偏低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在学习中等踅斗渤汊强度的问题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倒u型曲线关系;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线性的关系,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