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夏至节气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平静书斋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这一天太阳光计划直射北回归线,是太阳在一年中所能达到北半球最高的纬度,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这一天过后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即将到来,你准备好了吗?
2、二、夏至气候夏至以后,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应加强防汛工作。
3、三、夏至习俗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消夏避伏;冬至馄饨夏至面,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4、四、夏至养生从夏至开始,赙阪释辅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慊劐接渴吃苦味食物,宜清补。多水果蔬菜、多喝水,忌夜食生冷,忌夜晚贪凉。有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冬吃萝卜,夏吃姜”、“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都是对生姜所具有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作用所做的精辟的概括。夏季暑热,多数人食欲不振,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
5、五、夏至防中暑夏至过后,常呈暑热高温之势,户外工作谨防中暑。中暑的主要诱因是外界的高温环境。常见的中暑症状是头晕、恶心、胸闷、心慌、口渴、乏力、四肢发麻等,如未得到及时处理,则会进一步出现诹鬃蛭镲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出现高热、意识恍惚、休克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险。 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可采取以下措施:1、迅速撤离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2、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头部冰敷,全身用湿凉毛巾擦拭,或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3、及时补充水分,可适量饮用淡盐水及其他清凉饮料。4、服用治疗中暑的药物,如十滴水、人丹、藿香正气水等。5、如果出现虚脱、意识障碍等中暑重症,应迅速送往医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