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永乐天球瓶极少 明代宣德年间天球瓶甚为流行,但未知何故其后却停产,后至清代乾隆年间才重新恢复生产。因此宣德之后至乾隆之前极为少见天球瓶的烧制,“万历款天球瓶”本身就是低级的纰漏。清代雍正、乾隆时热衷于仿古,对于天球瓶也乐于仿烧,特别是乾隆烧制的天球瓶尤多。在拍卖市场上也可发现,大多数天球瓶拍品都为乾隆年间器物。 永乐官窑天球瓶非常少见,真品多收藏于故宫(微博)博物院和几所主要博物馆中。不过,市场上也偶有永乐天球瓶出现,纵横陶瓷行业近20年的行家、北京盛世瑰宝艺术品董事长陈连勇曾在2000年的一场巴黎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亲眼见证了,一件永乐天球瓶以5000万元人民币价格成交。
2、市场上赝品横流 每个朝代的天球瓶器型都有不同的变化,如永乐官窑天球瓶颈短、肚浑圆,而雍正、乾隆时期的天球瓶颈部较长、腹部扁平。这些特征也被作为初学者鉴定的基础标准。“如果一个底款为雍正的天球瓶却与永乐天球瓶的器型一模一样,具备一定常识的新手都能立即将其剔除在真品之外。”收藏瓷器多年的行家赵先生告诉记者。 釉彩在不同年代也各有特点。永乐宣德的天球瓶多为青花,其中以海水龙纹为珍贵;到了雍正、乾隆年间,除了传统的青花外,粉彩、五彩、青花釉里红、单色釉等纷纷出现在天球瓶上,连珍稀的斗彩也被应用在其上,天球瓶的烧制由此步入鼎盛时期,呈现百花齐放的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