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 安全手抄报 手抄报内容 手抄报图片 英语手抄报 清明节手抄报 节约用水手抄报

钱庄里的平遥 平遥:曾经的金融帝国

时间:2024-10-14 00:27:56

今年清明节,趁着三天窘谒樗缚假期,带着妻子去平遥古城和绵山转了转。

早就想去平遥了,在书上看的余秋雨先生的那篇《抱愧山西》,让我对我们山西的晋商的发源地和曾经是海内最富的山西晋商群体有很大的兴趣,而要去了解这些,不能不去平遥。

钱庄里的平遥 平遥:曾经的金融帝国

妻跟着小女孩子一样爱缠着我,只要我一去哪儿,不管什么地方,她都要去,她可不管什么晋商不晋商,还是什么日升昌,只要有我,只要有好奇的事,这就够了。我想不明白明明比我大一岁的她怎么像个小女生那样,不过,我就喜欢这样的。

钱庄里的平遥 平遥:曾经的金融帝国

因为运城距离平遥也不算远,我们就开着车,虽然油费过路费之类的不便宜,但出来玩么,不能太在意钱。

走的是大运高速公路,一路上,妻像一小孩似的,玩手机,吃东西,还有找话题跟我聊天。因为是告诉,沿途也没有什么风景,所以,她这种性格,不无聊才怪。

早上10点30到的平遥古城,去了到了景区外面,不能开车,我就把车听到一个收费的停车场了。

和妻子买好票就进了古城中,去了就直奔最著名的明清一条街,也是平遥古城的精髓,时光在平遥身上的烙印通过这条街体现出来,而这古色古香的大街和一间间现在只能供游人玩乐纪念的票号也证明着时间的价值,历史的过往。

钱庄里的平遥 平遥:曾经的金融帝国
从西大街一直走,走到南大街,看着旁边各式各样古朴的店面、客栈、票号、文物,看着街上一家家卖着平遥纪念品的小店,琳琅满目的小饰品摆在我们面前,看的我眼花缭乱。

钱庄里的平遥 平遥:曾经的金融帝国

钱庄里的平遥 平遥:曾经的金融帝国

钱庄里的平遥 平遥:曾经的金融帝国
走在西大街上,进入步行区,突然,两边街道整齐宽阔了起来,房屋也比刚进入景区的要有气势多了。原来,我们转到了西大街的繁华地段。突然,看见一间屋子,屋子上面牌匾上的三个字震撼我心,就是这三个,开创了中国金融业银行的先河,就是这三个字,让平遥、让山西在很长一段时间在全中国、或者说世界上扬眉吐气,就是这三个字,让当时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的国人看到过希望,它就是日升昌。

我看余秋雨先生的《抱愧山西》中,对日升昌有很详细的描述,而百度百科中说:日升昌从清道光初年成立票号到歇业,历经一百多年,曾经“执中国金融之牛耳”,分号遍布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业务远至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而著名。这一无形文化通过有形的实物表现出来,带给我的震撼无以复加。

而作为一件票号,它的历史意义如此之大,而且它的建筑风格在的当时也具有典型性,用三进式穿堂楼院,既能够体现晋中民居的传统特色,也能够吸收晋中商铺的风格,使建筑艺术和是用功能协调统一。

钱庄里的平遥 平遥:曾经的金融帝国

钱庄里的平遥 平遥:曾经的金融帝国

钱庄里的平遥 平遥:曾经的金融帝国

钱庄里的平遥 平遥:曾经的金融帝国

站在日升昌后院中,看着院子里面的景色,久久不愿意离去。发展如此迅速的日升昌凋落的也如此溃败,而随着日升昌的溃败,平遥票号也渐渐衰落,伴随着有帝国主义背景的银行业的兴起,票号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平遥也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妻子可看不出来我这么多感慨,见我长停留在这儿,一直拉着我的手嚷着要走,她对这些可不感兴趣的,不过,逛了好一会了,是该吃饭了。

钱庄里的平遥 平遥:曾经的金融帝国

平遥必吃的牛肉、碗脱,还有莜面栲栳栳,我还吃了一大碗面,妻子则就是吃这些小吃,也不知道她吃这些怎么能饱。

钱庄里的平遥 平遥:曾经的金融帝国

钱庄里的平遥 平遥:曾经的金融帝国

吃完之后,我们继续转,这次准备去双林寺。

本来是想去镇国寺的,但貌似距离平遥还比较远,所以就选择这个相对较近的双林寺。

开着车,六公里的路程,一路上都有都有指示牌,所以也不用担心迷路。不一会儿就到了。

钱庄里的平遥 平遥:曾经的金融帝国

钱庄里的平遥 平遥:曾经的金融帝国

看着三三两两的人群,香火不旺,但却有一份难得的清静。相对于那种熙熙攘攘的景点,我对这种小众话的寺庙情有独钟。

因为双林寺是以佛教彩塑文明的,所以,我来就是看这些彩塑的。

寺院挺大的,保存着宋元明时代2000多尊佛、观音、金刚等彩塑,我看着这些彩塑,心中虔诚万分。

钱庄里的平遥 平遥:曾经的金融帝国

看着古殿外的墙壁上雕刻着精美花纹,我就在想,这些美好的东西是不可能被复制的,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信仰的力量,让经典的东西能够继续流传下去,从这些美好的东西中看到我们的过去,把握我们的现在,迎接好我们的未来。

© 手抄报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