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 安全手抄报 手抄报内容 手抄报图片 英语手抄报 清明节手抄报 节约用水手抄报

漫步西藏找寻灵魂的归所

时间:2024-10-12 00:17:54

西藏  去追寻雪域高原的田园诗意,去回味珠穆朗玛的灿烂阳光……西藏旅游是什么?是董希文画布上的无限春光;是陈丹青笔下黑里透红的藏民脸庞;是李伯安水墨中的“天路”;是摄影师镜头里那一片宁静的无垠山峦……

漫步西藏找寻灵魂的归所

2、林芝  西藏是强烈的。无论是湛蓝的高空,洁白的雪峰,赭黄的山体,都以极纯的色斑冲撞你的视觉。而当金灿灿的阳光在群山、江河、荒原、沟壑、废墟上印烙下纵横交错、粗犷黝黑的阴影时,大自然才有了结构,有了对比,有了感情,有了趋势,才有了生气勃发的图画。  西藏是博大的。寂静无边的荒原,苍茫赤裸的群山,千年永恒地主宰着这片土地。但它并不使人感到悲凉,蓝天白云、皑皑雪山带来高远和豪迈,纯净湖水,葱茏绿洲滋生灵动和生气。登高纵目,你高声咏颂“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寥”这样豪迈的诗句,脑海中涌动着激情和感悟。

漫步西藏找寻灵魂的归所

4、雅鲁藏布大峡谷  天界上流动的河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每个人都有回归自然的隐秘梦想。在美丽的地方有一间木头房子,有一小片土地,种菜,浇水。听大自然的天籁之音,采摘野菜,粗茶淡饭。在西藏,在世界第一大峡谷,在帕隆藏布江畔,让心灵去体验“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林芝江湖美景“酣畅淋漓”,高山峡谷多重美景,依次排开,井然有序,可谓浮云流水间,梦里云之端!雅鲁藏布大峡谷更是是一个包含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等多个气候带的特殊地区,气候、生物的垂直分布十分明显,冬季既可以享受热带雨林的风光,又可以观赏绵延雪山,还可以体验独特的民俗风情,因而林芝是四季可游。

漫步西藏找寻灵魂的归所

6、在作业的西藏人  世界上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拦腰切开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弯弯曲曲流经西藏南部,并且在南迦巴瓦峰形成了一个举世无双的大拐弯,神秘壮阔之美无与伦比。散落于峡谷的贡布藏族及世界上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珞巴、门巴族原始村落……自然、宗教和历史千年的印迹弥漫于这里!雅鲁藏布大峡谷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永远充满未知与期待的秘境!

漫步西藏找寻灵魂的归所

8、桃映雪  南迦巴瓦峰充满了神奇的传说,因为其主峰高耸入云,当地相传天上的众神时常降临其上聚会和煨桑,那高空风造成的旗云就是神们燃起的桑烟,据说山顶上还有神宫和通天之路,因此居住在峡谷地区的人们对这座陡峭险峻的山峰都有着无比的推崇和敬畏。他们相信,每当南迦巴瓦峰顶的云雾变成光芒四射的“桑烟”,日子就会风调雨顺。  由于大峡谷内水气丰富,湿度较大,太阳出来的时候,这些水气就蒸发成云雾,遮住了南迦巴瓦峰;到了晚上太阳落山,温度降低,这些云雾就会慢慢散去。因此,即使是晴天,中午是很难看到南迦巴瓦峰的;相对来说,早、晚容易看到一些。如果住在南迦巴瓦峰下面的村子里,如直白村、格嘎村,天气好的时候,你可以在夜晚看见没有一丝云雾的南迦巴瓦峰,静静地沐浴着明亮的月光——此情此境,你的心灵会被彻底洗涤,成为你一生最宝贵的记忆。

漫步西藏找寻灵魂的归所

10、波密  被天堂遗忘的圣洁的角落 恋恋波密  远处的雪山隐现在飘渺的云雾之间,大地尽皆披上嫩绿的轻裘,苍老的桃树杆上挂满着苔藓,枝头任意绽放着花朵,一切仿佛昭示着这里是一片被天堂遗忘的圣洁的角落。  波密古称“博窝”,藏文意思为“祖先”,是一块集旅游、摄影、绘画、探索冰川、泥石流和研究生物奥秘的最佳境地,一块亟待人们去认识、去开发的宝地。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部波密古代文明史,便是一部千年藏族部落史。特殊的历史经历造就了波密既不同于康区、又异于工布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

漫步西藏找寻灵魂的归所

12、西藏人家  波密另一好去处就是岗乡自然保护区,位于帕隆藏布江边,被雪山、冰川包围,森林垂直分布在峡谷中。每当云海出现,雪山下的村庄如同天外仙境,此时、此刻,你的心灵会有触电的感觉。  如果要说一生必游之地,就全世界来说,西藏波密也应是名列前茅的。不去波密怎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去波密怎知世上竟有桃花可以令人发狂?

漫步西藏找寻灵魂的归所

14、然乌湖  晨雾,四周是山,山的顶部终年积雪,晨雾把整个然乌湖包裹得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的,湖上的雾气,一会儿飘过来,一会儿飘过去,很像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童话世界。湖水如镜子一般,锃亮锃亮的,蓝天白云好像一块温润的碧玉镶嵌在里面,雪山倒影在其中,千娇百媚,异常迷人。  来到西藏的人,都有一种感觉,它让你的心灵如在故乡般和煦、熨帖。高原明净的阳光和空气,涤荡了你所有的心事和怅惘。无论你穿着汉服还是藏服,在这里都被还原为原初之子。这里既是故乡又是异乡,满足人们所有归来和出走的愿望。归来,是因为疲惫;出走,是以为安逸。这是一个可以一生重复的旅程,人在,旅程在,西藏在。

漫步西藏找寻灵魂的归所
© 手抄报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