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13万投降的铁勒人就地坑杀,薛仁贵也当过“人屠”。对于战争的参与者来说,他们的命运无非有三种。胜利凯旋、战死或者被俘,战俘的种种遭遇可以说是人类战争史上最悲惨的一面。
工具/原料
电脑
手机
“平阳郡公”薛仁贵
1、 薛仁贵,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能让敌人在未开战之时就下马跪拜的将军! 龙朔元年(公元661年),铁勒酋长比粟毒伙同其他部落起兵犯境,唐高宗任命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薛仁贵为铁勒道行军副大总管,出兵讨伐思结、拔也固、仆骨、同罗四部。当时铁勒九姓拥兵十几万,凭借天山之地利,企图与大唐雄师一决胜负。 他们派出数十位骁勇骑士出马挑战,眨眼间,就被薛仁贵三箭射死三人,胆寒之下,铁勒人下马投降,放弃了抵抗。 其实,铁勒人投降的原因主要是此次忤逆大唐,不过是群情激愤下的一时冲动。铁勒高层到普通士兵,大多都抱有侥幸心理,不过是希望靠变乱来表达出自己的不满,迫使唐王朝妥协让步,减少对自己的压迫;还有就是铁勒诸部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并不是高度集权的大唐的对手,所以在唐军开到后就产生了畏惧,不战而降。 然而,这次铁勒人玩大了。为了消除后患,薛仁贵命令部下将13万已经投降的铁勒人就地坑杀,制造了中国历史上骇人听闻的杀降暴行。 不过,薛仁贵并不像之前的白起和项羽一样最后抹脖子,他最终得七十之年善终。
“人屠”白起
1、 白起善于用兵,与秦宣太后异父同母长弟——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馀座,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 白起是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杰出军事家、统帅,《千字文》将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2、十七坎怙醣秸年(前261年),秦国大将王龁攻韩,夺取上党,然后攻赵。秦军攻势锐不可当,赵军连战不利,损失很大。廉颇重新分析敌我态势,在看到地形因素不利于赵军,而秦国补给线远比赵军项滢莓鬈漫长,后勤保障比赵国困难,决心放弃不易防守的丹河西岸阵地,全军收缩至丹河以东第二道防线,构筑壁垒,决心以逸待劳,以图挫动秦军锐气,坚守待变。 九月,赵兵已断粮四十六天,饥饿不堪,军心动摇,甚至自相杀食。赵括走投无路,重新集结部队,分兵四队轮番突围,终不能出,赵括亲率精兵出战,被秦军射杀。赵军大败,四十万赵兵投降。 白起与部下计议说:“先前秦已攻陷上党,上党的百姓不愿归附秦却归顺了赵国。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不全部杀掉,恐怕日后会成为灾乱。”于是使诈,把赵降卒40万全部坑杀,只留下240个年纪小的士兵回赵国报信。长平之战,秦军先后斩杀和俘获赵军共45万人,赵国上下为之震惊,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后因赵国的平原君写信给其妻子的弟弟魏国的信陵君,委托他向魏王发兵救赵,于是信陵君就去求魏王发兵救赵,魏王派晋鄙率十万大军救赵。但由于秦昭襄王的威胁,魏王只好让军队在邺城待命。信陵君为了救赵,只好用侯嬴计,窃得虎符,杀晋鄙,率兵救赵,在邯郸大败秦军,才避免赵国过早灭亡。、 白起的结局,一代“人屠”没能逃过自己抹脖子的结局。
“霸王”项羽
1、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氏,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2、 担心投敌反叛,毅然决然杀尽二十万秦国俘虏 前我认为项羽杀了这么多俘虏,是绝对的惨不人道。但是再看一遍,我对这个事件稍微有一点改变,鉴于项羽属于军队之人,再加上秦国楚蒌舟镗账国积仇已久。杀了他们,站在项羽角度讲,更让方便统治正秦始皇手下白起。 但是杀俘虏,毕竟是残暴的绝对表现!杀人数目之大,手段之残忍,是不可能仅仅因为一句秦楚世仇就可以化解的。 对于项羽杀20万战俘,确实是太暴力了。当时他们面对要么全部饿死,要么杀掉战俘保存项家军,最后项羽自私的选择了后者。 如果是我,当时20万战俘,其实我也想不出来当时有什么解决办法,我给大家分析一下:当时秦国已经被灭,项羽又不能最先挑起和其它诸侯的矛盾从而打响战事,不然就会成为所有人的攻击对象,所以20万战俘没办法作为军事用途;这些将士不能遣散回家,那么多士兵,遣散了,万一被别的其他诸侯军队收编,那就增长了敌人的实力;面对饥荒,或许有人说,可以像当年刘邦一样抢城夺粮。可是,刘邦赶了个好时候啊,那时候抢的都是秦国的,所有诸侯没什么可说的。而项羽当时秦国已经覆灭了,城池都是各诸侯的了,他又怎么去抢呢,项羽一抢将成为众矢之地,所以也不能去抢。既不能抢又不能放唯有杀。 至于,项羽的最终结局,自刎乌江不必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