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水调歌头·黄楂恶职卒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原文节选: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译文: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雌。
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之句出自宋代秦观的《南柯子 霭霭迷春态》,“兰台公子”,指战国楚辞赋家宋玉,宋玉因回答说“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截然不同;苏轼认为风是自然之物,本身不应有雌、雄之别,只要有“一点浩然气”则可享受“千里快哉风”。
扩展资料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贬官黄州(今湖北黄冈)。元丰六年三月张怀民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他们结识后,因气味相投而成为好友,交往密切。
是年十月十二日苏轼将往张怀民暂住的承天寺与之一起赏月,写下了著名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十一月,张怀民在其新居西南筑亭,以观览长江胜景。
苏轼钦佩张怀民的气度,为其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并赠其这首《水调歌头》。朱孝臧校注《东坡乐府》:王案:“癸亥六月,张梦得营新居于江上,筑亭,公榜曰快哉亭,作《水调歌头》。”其弟苏辙还为此亭写了《黄州快哉亭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