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粤语读音是:qiā艘绒庳焰ng
注音:ㄑㄧㄤ
部首:八
部外笔画:5
总笔画:7
五笔86:UDNB
五笔98:UNV
仓颉:TGHU
郑码:UCRD
笔顺编号:4311135
四角号码:80512
释义:
1.连词,表示假设、转折等关系,相当于“乃”、“反而”。
2.助词,多用于句首。
3.姓。
4.我国古代民族,原住在以今青海为中心,南至四川,北接新疆的一带地区,东汉时移居今甘肃一带,东晋时建立后秦政权(公元384—417)。
5.指羌族。
扩展资料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羌笛
[qiāng dí]
羌族管乐器,双管并在一起,每管各有六个音孔,上端装有竹簧口哨,竖着吹。
2.黠羌
[xiá qiāng]
狡黠的羌人。
3.党羌
[dǎng qiāng]
党项羌,古代羌族的一支。
4.东羌
[dōng qiāng]
古代少数民族之一。
5.羌戎
[qiāng róng]
泛指我国古代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6.西羌
[xī qiāng]
西汉时对羌人的泛称。亦指东汉羌人内徙定居在金城、陇西、汉阳等郡的一支。
7.羌帖
[qiāng tiē]
旧时我国东北地区对帝俄纸币的俗称。主要指流通于中东铁路沿线的华俄道胜银行、帝俄国家银行和中东铁道局所发行的金卢布、银卢布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