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调整自己的心态。我们之所以认为孩子不理想,有的存在问题,其实是我们的标准太高了,我们在用成人的标骠雪餐豺准对待他们。我们成年人是过来人,比较有经验了,而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的经验较少,阅历少,所以无论做事还是说话,也都是稚嫩的。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写字来看出来,大人无论写得再不好,也是成熟的感觉。
2、二、多关注学生,不管住学生。有的家长和教师过分的管住了学生,以致于有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做什么是对的,生活有别人的影子里了,或者是让干什么才做什么,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应当多关注孩子的成长,合理的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孩子拿主意,我们参与其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才是对的,不应当用我们来评判这不行,那不行。
3、三、适时的鼓励很重要。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适时的鼓励对于孩子很重要,鼓励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具体化,让学生感到的是一种切实的鼓励,比如我们说孩子的信心足了,你看“说话声音比过去大了,过去怎样怎样,现在怎样怎样。越具体越会让他们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注。
4、四、确定合适的标准。这个标准应当是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每个年龄的孩子都有每个年龄的特点与成长规律,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就会出现问题,影响孩子的正常成长,用同龄人的眼光来看待就是标准,当然合理的提高一点也是可以的,应当循序渐进,孩子能够承受才行。
5、五、关注自己的言行。我们教师和家长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自己的言行会不自觉的影响到孩子,用自己良好的素质来影响孩子是好的。所谓的言传身教就是这个道理。
6、总之:关注孩子的成长是一门学问,需要适时,时时的关注,让孩子茁壮成长。有些家长认为放到学校里就万事大吉的做法是对自己孩子的不负责任,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