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常的课堂行为表现僭轿魍儿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行为异 常,影响个体和群体的学习效果。具体可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不良行为型。课堂上表现为坐立不安,乱涂乱 画,传递纸条,交头接耳?,吵吵嚷嚷,尖叫起哄,扮怪相逗人发 笑?,动手动脚,捉弄同学?,无故旷课,借口逃学。
第二种是不良情绪型。课堂上表现为忧心忡忡,害怕老 师提问;焦虑不安,心神不定,手足无措,答非所问;沉默寡言, 胡思乱想,白日做梦;为避免失败,不敢举手发言;漫不经心, 感情淡漠,无心向学。
形成不正常的课堂行为的因素主要有社会不良的文化氛 围、家庭困扰、学校教育存在弱点、学生心理素质上不成熟等。
已经形成不正常的课堂行为习惯,要矫正非下决心不可。 如何矫正不正常的课堂行为?
(1)服从老师,及时纠正
老师发现学生有不正常的课堂行为,一般采用四种做法:
①以凝视的目光给予信息,提醒学生及时纠正不正常行 为;②老师边讲课,边走近学生的身旁,轻轻拍拍学生的肩膀, 或者轻轻点点书桌,传递警告信息;③老师通过课堂提问,既 让全班学生思考,又让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回答问题,借以及时 纠正;④对于干扰课堂教学活动达到较严重程度的行为,老师 则暂时停讲,提出批评意见,让学生醒悟。
所以,有不正常课堂行为习惯的学生,要善于领会老师的 教导,接受老师的窨告信号,及时纠正不良行为。若一节课一
贫课地纠正,不良的课堂习惯可以逐渐消除。
(2)尊重自己,知荣辱
中国古代教育家孟子说“人知羞耻,方可教也”。中小学 生自我意识强,这是正常的心理。但要知道,自尊心的建立是 与知荣辱、懂羞耻联系在一起的;要知道在学生群体中获得地 位、获得尊重,首先自己要注意尊重人,尊重老师、尊重同学。
一个班是-个集体,同学们在一起上课学习,相互之间必 然有联系,若每一位学生都严格遵守课堂纪律,班风就健康, 班内就能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尊重的和谐的环境。
当你在课堂上开小差,做小动作,影响其他同学时,老师 给予瞀告,你不但要马上纠正,而且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 不起老师,对不起同学,知道羞耻。
英国著名军事家纳尔逊上将在中学读书时,学校离家较 远,父亲要他步行上学而不用马车送他。有一天,狂风大作, 大雪迷漫,纳尔逊逃学了。父亲严厉地告诉他,一个人要有上 进心,珍惜自己的荣誉,一有困难就放弃自己从不缺课的荣 誉,将来是不会有作为的。纳尔逊知错了,立即冒雪赶到学 校,虽然已经放学了,但他内心感到满足。
只有形成荣誉感,才有可能使自尊心成为自己努力学习、 积极向上的动力。
(3)分析原因,吸取教训
很多学生不正常的课堂行为是由于学习挫折引起的。面 对学习的挫折,应严格地要求自己,寻找失败的原因,吸取挫 折的教训,勇于改进。
①客观地分析导致学习挫折的原因。是因为课堂听课注 意力不集中,造成知识缺漏,还是课后复习不够,或者考试过 度紧张,不能正常发挥;是基于某种客观的障碍,还是由于主 观原因……寻求补救办法,及时克服自己的缺点,采取适当措 施避免下一次重蹈覆辙。
②建立一个适当的课程学习目标。追求目标越明确,攻 读决心越大,约束自己的课堂行为越严格,自我成功的意识越 强。那种遇到挫折,就逃避困难,或者扮鬼脸,公开顶嘴,发泄 内心气愤的学生,都反映了意志薄弱,缺乏顽强精神。“学习 的困难”对谁都不会放过,只有誓不低头,又善于冷静理智地 控制自己情绪的学生,才能找出办法制服它。
(4)自强不息,立志成才
因家庭问题困扰而自暴自弃,心理和行为失常的学生,不 但需要学校、老师的关注和帮助,更重要的是自强不息,正确 对待、勇于排除家庭的干扰,立志成才。不用灰心丧气,更不 用怨天尤人,暴躁不安,使自己在课堂学习上失态,干扰老师 和同学。事实上,老师和同学,就是你得力的援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