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察小儿的面部。受到惊吓后,小儿经过短暂时间后,如果不能脱离惊吓的影响,会在面部有所反应。主要是眼睛四周,鼻根部等部位会出现暗色,严重的会表现出发青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反应,家长应当考虑小儿是否受到惊吓。
2、注意小儿的睡眠。小儿睡眠时一般睡得比较沉,抱起来走都不会醒。但是小儿如果受到惊吓后,会出现在睡觉过程中抖手,耸肩,蹬脚等平时没有的表现,严重时会出现睡梦中惊醒,大哭的情况。这些情况一旦出现,应当考虑小儿受到惊吓。
3、体温出现无理由的变化。小儿受到较大的惊吓或经过多次惊吓后,会出现体温偏高,精神萎靡的症状。往往体温不会很高,但是却退了又热。并且会伴有睡不醒,睡不实的表现。这时,往往家长会考虑小儿患了感冒,但是小儿又没有出感冒特有的症状,此时家长往往会不知所措,此时,请考虑小儿是否受到惊吓。
4、小儿受惊吓后要注意。有的时候,父母会与小儿一同受到惊吓,此时一定要注意,小儿因年幼的原因,受惊吓的程度要远孕驷巴墟高于成人。亲见小儿受到惊吓后要注意观察小儿的生理变化,及时对症给予干预,尽量通过心理疏导的方法避免因惊吓造成小儿生理上受到影响。在出现生理性症状时,要及时反思受惊吓的原因,在对症用药治疗的同时要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
5、不可忽视小儿受惊吓。有人说吓着不是病,把惊吓看作是迷信认识,认为只要针对生理表现给予必要的治疗就可以,这种看法是不科学的,严重的会延误治疗,影响小儿的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