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物清塘:鱼池干池后,鱼种放养前应对鱼池进行药物清塘消毒,以杀灭各种病源菌、鱼类寄生虫及虫 卵、敌害物、野杂鱼类等。清塘后可减少疾病发生的几率,也可减少鱼饲料浪费和水体生物耗氧量。清塘药物有生石灰和漂白粉等。
2、清除多余淤泥:池塘淤泥是由生物尸体、残剩饵料、粪便及各种有机碎屑、无机盐、尘辎业宾羞土、水体悬浮物下 沉等组成。淤泥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及各类细菌等微生物及无机盐类。适当的淤泥(5—10cm)有保肥、供肥、调节水持、吸附水体有毒有害物质等功能,有 利于水产动物养殖。但过多的淤泥因其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和寄生虫卵,增大了疾病发生的机率。同时淤泥中有机物质分解消耗水中溶解氧,产生二氧化碳、有机 酸、氨、亚硝酸盐氮等有害物质,破坏池塘水质,其有害影响大大超过了有利影响。因此,应利用池塘干池后清除多作淤泥,且清淤后能扩大池塘水深,增加鱼群活 动空间。或者通过晒池,使池底淤泥晒干变硬,同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灭多种病菌、病毒粒子。
3、鱼种下池前应进行药浴消毒,以钉灭鱼体表所带的病原体、寄生虫等。药浴所用药物很多,如漂白粉、高 锰酸钾、食盐、硫酸铜、敌百虫等。药浴时应注意药物的浓度和药浴时间。及早放种:最好是注腊水,放腊水鱼,这样可减少水中所带病原体,也可减少能鱼种的机械损伤。一般选 择晴天上午放种。如因故没有放腊水鱼,应在早春的晴天上午放种。
4、多巡塘,及时发现鱼病,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对症下药。鱼病诊断的主要步骤是:①观察:看鱼群的活 动、体色、体摄食等情况,一般病鱼游支缓慢,反应迟钝或作不规则的狂游、打转,平衡失调或离群割飧褡迨独游;体色变黑或褪色,有斑点斑块,鳞片脱落、长毛,鳍条缺 损,粘液增多,鳃盖腐烂,鱼体消瘦,腹部膨大或肛门红肿;食欲减退或不摄食。②调查访问:发病后应对其发病情况进行调查与访问,其内容包括发病情况的调 查:病鱼的种类、数量、大小、病鱼的活动特征、发病季节、时间、气候、水温、平日的防治措施及已采取的措施;饲养管理的调查:放养密度、投料量及抽喂次 数、饲料种类与来源、饲料质量、日常管理、以往发病史和周边发病情况;气候、水质的调查:注意发病前后的天气变化、水温、酸碱度、溶解氧、水色、透明度及 水体中有害物质如硫化氢、亚硝酸盐氮、氨氮等的含量。③对病鱼体进行剖检,从病鱼的体表、鳃、鳍、鳞片、肌肉、内脏等各部位进行检查,诊断出鱼病的种类, 以便对症下药,达到尽早治好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