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纤维素性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关节炎及麻痹。
一 、流行病学及发病诱因
1、一般情况下,本病主要发生于1~8周龄的雏鸭,尤以2~3周龄雏鸭易感,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伤口引起感染。被细菌污染的空气是膈套甘勰主要的传播途径,鸭舍内环境卫生差、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灰尘粉末、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超标,维生素A和维生素E等缺乏都可能诱发该病,该病菌为条件性致病菌。
二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1、本病潜伏期为1~3 d,有时长达7 d。幼鸭发病较急,常在应激条件下突然发病,且多未见明显症状即很快死亡。病程稍长的嗜睡、精神沉郁、离群独处、食欲减退或废绝,摇头缩颈,体温升高,呼吸急促,眼、鼻流出分泌物,眼被污染,两腿无力,运动失调,羽毛松乱,两翅下垂,不愿走动或跛行。
三 、鸭浆膜炎怎么治疗
1、治疗措施,肌肉注射鸭浆通治,预防时,每只雏鸭皮下注射血清0.5毫升;治疗时,15日龄以下每只注射1毫升,15日龄以上每只注射2毫升,隔日再重复1次;成鸭0.5ml/kg体重,1次/天,重症连用2~3次,或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