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包子,是所有华裔的乡愁,出国后想再见包子一面,已然奢侈。
2、不过最近,有一个妙不可言的人,将包子店开到哈佛门口,解了乡愁。
3、白白胖胖的面团包裹着内芯,内芯千变万化,闻一下,口舌生津,咬一口,鼻齿留香,包子店门口天天排着长队,除了华人学生,更多的是金发碧眼。
4、这家店叫Tom's BaoBao,老板是中国人童启华,英文名Tom,自诩“一个专门做包子的人”。
5、美味不分国界,唯一的奥秘是将心注入,当有人问他:“美国人真的会吃包子吗?”他回答说:“当然会”。
6、“你认为汉堡是标志性的美国食物,那么包子就是经典的中国传统食物,更是一种跨国文化的交流、沟通。”哈佛广场上有一家Shake Shack,是由汉堡巨头 Danny Meyer 创建的汉堡王国,遍布全世界10多个国家,俨然世界性快餐美食。不过童启华并不担心,他相信自己的包子,一定会让美国人垂涎欲滴。
7、童启华不是一般的大胆,他将自己的店,直接开在Shake Shack隔壁,和美国汉堡巨头公开叫板。
8、开店之前,深入的市场调研必不可少,美国是少数适合创业的国家之一,它包含和接纳全世界各类文化,美国人也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所以Tom's BaoBao不愁没有客源,就算只有中国学生,也足够养活他的店。他认为,在美国没有什么不可能。
9、经过两年的筹备和培训,2016年7月13日,Tom's BaoBao正式开业。简约大气、略带中国风的装修,操作台完全对外敞开,采用玻璃窗,供人观赏整个制作过程。
10、但是,当第一批客人走进店里时,他们惊呆了,不是说中国美食吗?为什么站在操作台的都不是中国人?
11、没错,店里的厨师都是外国人,而且是精挑细选,从几百份简历中脱颖而出,并经过3个月严格培训,审核过关才正式上岗的外国人。
12、这颜值……1分钟之内把22个面团擀成面皮;擀好的面皮要在下一个一分钟之内要变成包好的包子。生包子的重量是100克,这其中60克面皮、40克馅料,误差范围不能超过2克,每个包子有规定的褶皱。
13、对于做惯了西点的厨师来说,这似乎有些考验人了,更何况,一名包子师傅的培训费,最多花费达10万美金。
14、可是当他们试吃过包子后,那10万美金就变成浮云,他们甘之如饴,并且学得十分卖力,3个月后总算得心应手
15、试运营第一天,祖籍浙江的波士顿东北大学生Clarks来尝了一个牛肉包。“很高兴,终于能在波士顿吃到正宗的杭州包子了!”他住在哈佛广场附近,每天从包包店门口路过,守望许久,终于等到营业。
16、哈佛学生们也丝毫不掩饰对包子的兴趣,时常排队半小时,只为等一包子。有个金发美女一口气吃掉4个,还直呼不过瘾,“I will show my all friends",她要让朋友们都来品尝美味。
17、当然,很多外国人不了解包子,所以店里放着三份说明,一份关于包包的工艺,一份是菜单,一份是包子的四种感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供顾客取阅。
18、店里的包子分为经典猪肉包、咖喱牛肉包、酱烧鸡丁包、香菇青菜包、鲜橙红薯包,还有当地特色的龙虾包。
19、最便宜的鲜橙红薯包3美元,猪肉包比香菇青菜包便宜。因为这些蔬菜都是最新鲜的有机品质,冬天来自墨西哥,夏天来自加拿大;而美国当地养殖业比较发达,所以肉类价格相对便宜。
20、龙虾包就地取材,当然原料是经过后期加工冷藏的。至于价格,参考当地时令价,每只税前至少6美元。
21、刚开店不久,童启华应邀参加在波士顿剑桥中国文化中心举行的波士顿侨学界座谈会, 会议的点心正是哈佛广场新店出炉的包包。这曾经熟悉又遥不可及的味道,一下子勾起很多侨胞的回忆。“一直惦念着,波士顿包包第一家旗舰店终于开张了,今天太开心了。”剑桥中国文化中心董事长纪虎民说。
22、短短几周时间,Tom's BaoBao的销售额就突破了2亿,成绩出乎意料地喜人。
23、在美国人眼中,包子是历史悠久的传统精细手艺,能被传承下来,自然极有可取之处,他们愿意为此买单,事实证明,他们买对了。
24、每做出一笼包子,店员们就像打了胜仗一样欢欣鼓舞,击掌庆贺,包子就是他们眼中的艺术品。
25、Tom's BaoBao现在共有店员17名,年薪高达每年10万美金,比美国其他快餐店员工高出15%,童启华给了他的员工绝对丰厚的薪酬。
26、因为包子是值得尊重的中国传统,员工尊重包子,尊重顾客,尊重这个行业,他们也得到了相应的尊重。每个行业都值得被尊重,不是吗?
27、就连全世界最早学会包子手艺的外国人Jhonny也主动加入Tom's BaoBao,他是美国约翰逊威尔士大学烹饪学院科班出身,去年辞掉了美国连锁餐厅行政总厨的工作前往中国,3个半月后,Jhonny终于学成归国。
28、“美国人需要一个令他们疯狂的中国美食,就像星巴克、麦当劳一样,我希望Tom's BaoBao能代表包子”。童启华野心不小,不过这野心实在要得,让包子猖獗一次又如何?
29、其实童启华还有另外一层身份,他是杭州“甘其食”包子铺的东家,在杭州十分出名,不过,不管是什么身份,他只认为自己就是个做包子的。
30、把一件事往细里做,往精里做,再往大里做,你就是最大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