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说来,孩子缺乏自信心,是源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关爱和保护,或是对孩子斥责和批评过多。家长这两种教育方法虽然不同,其教育结果都是一样,那就是使孩子失去了自信心。
2、家长和孩子的心漤逗庞俄态、情绪相互有影响,所以家长要有意识地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影响孩子。当孩子自卑、沮丧的时观锻娜叼候,家长真诚积极的语言去鼓励和安慰孩子:“虽然你以前的基础不太好,但是我已经看到你这段时间很努力地学习,确实掌握了很多以前遗留下来的知识点,不要急我相信你只要继续这样坚持下去,一定能赶上来的。“家长对孩子始终如一的鼓励和信任,是对孩子巨大的精神支持。孩子在父母的理解和强大精神鼓舞下,能更快、更勇敢地克服困难,找回学习上的信心。
3、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经过努力预计能达到的目标。如果家长有能力的话,最好能和孩子一起针对各科成绩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各科存在的薄弱点进行专攻。如果家长不能胜任,可请老师或周围其他有能力的人协助孩子。家长可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完善、合理的学习时间表和提高成绩的学习计划,并督促孩子认真、踏实地执行。孩子每提高一分就会提高一份信心,每搞懂一个环节,就是朝着目标前进一步。
4、孩子渴望被尊重,尤其是被家长和老师尊重。尊重孩子,家长就不能对孩子说出有辱人格、有偏伤自尊的话。以下的话应该从家长的语言里消失:你没出息、你不可救药、你的脑子是猪脑子、我对你完全失望了、早知道你这样就不该生你、、你把我的脸丢光……此外,打孩子最伤孩子的自尊,任意惩罚孩子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
5、现在的孩子不仅好动,而且好胜,在学习上喜欢与别人争个高低,课堂中如有小竞赛,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些孩子常为一个小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甚至唇枪舌剑,吵得不可开交。家长应正视孩子的这种好胜心理,不可贸然干涉。正是这种好胜心理,使得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自信心也获得了发展。
6、孩子的学习自信心从根本上说源于孩子学习上的成就感。当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使学习成绩有所进步的时候,他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会极大地增强孩子学习的自信心。所以当孩子在学习上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时,家长都要抓住时机给予及时的鼓励,让孩子看到自己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能得到家长的承认与肯定,这时他的学习成就感就会放大。但家长更重要的是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通过赞扬和鼓励提升孩子的自信。比如孩子不会洗碗,不要指责他,而是要告诉他怎样洗才能洗得干净,然后鼓励他:“这回洗得真干净!”
7、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孩子喜欢用操作帮助识记有的孩子靠听讲就能很好地学习,有的孩子则要借助读课外书来学习。不管孩子用哪种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只要能解决问题,就应给予肯定,甚至奖励。我们要引导孩子掌握更好的学习方式,但不能随意去排斥孩子原有的学习方式,否则将损害孩子的学习自信心
8、有些家长对孩子学习上的失败,不是漠不关心,就是挖苦、讽刺、批评,这种做法不仅损害孩子的自信心,也伤害孩子的人格。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重要的是在“过”中不要丧失自信心和勇气,当孩子学得不好时,不应去指责他,而应帮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对策,进而帮他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