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脾经、胃经、肺经、内八卦、外劳宫。 补 脾经、2分钟,拇指末节螺纹面,亦称脾土。推拿师手沾滑石粉、或基础油(下同),旋推或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用于调理脾胃虚弱,补益气血。 补胃经、2分钟,在拇指掌面第2节,自拇指第2节推向掌根补胃经,用于脾胃虚弱咳嗽症状,胃经一般都用清法,唯有在调理虚寒症状时用补法。 补肺经、2分钟,从无名指指尖推向指根,补肺经可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弱、咳嗽、气喘、虚汗等症,补益气血。 内八卦、2分钟,手掌中心(内劳宫)为圆心,圆心至中指指跟距离2/3为半径之圆周即为内八卦,握住小儿的左手,将小儿掌心向上,推拿师左手拇指放在小儿手心离位处,用右手拇指指腹运内八卦,顺时针为顺运,逆时针为逆运。一般在离卦位滑过,因为离位,属心火,推动离位,恐动小儿心火。顺运内八卦,为顺时针运作,拇指顺时针快,速运2分钟,顺气化痰,平衡阴阳。 外劳宫、2分钟,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本穴性温,为温阳散寒、升阳举陷要穴,兼能发汗解表。临床上用揉法为多,揉外劳主要用于一切寒证,不论外感风寒、鼻塞流涕、气喘咳嗽。 脾经2分钟、胃经2分钟、肺经2分钟、内八卦2分钟、外劳宫2分钟。 参见附图1、脾经、胃经、肺经、内八卦,附图2、运内八卦,图3、外劳宫。
2、 身柱、肺俞、脾俞、胃俞。 点按身柱、2分钟,身柱在背部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身柱,身体的支柱之意,督脉穴位,补益肺气、止咳平喘、温化痰湿、健脑益智、防病强身,适用于脑力不足出现的眩晕,中气不足出现的喘息。通阳理气,祛风退热,清心宁志,降逆止嗽。常作为小儿强身健体的穴 位,被认为通治小儿之病。日本医学界赞誉身柱为小儿百病之灸点。 揉肺俞、2分钟,在第3胸椎棘突下,督脉身柱穴旁开1.5寸处,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系肺之背俞穴。小儿推拿肺俞有揉肺俞,推肺俞(分推肩胛骨)之分。 以两手或一手之食指,中指的指端或指腹着力,同时在两侧肺俞穴上揉动,称揉肺俞。 以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腹着力,擦肺俞部或至局部发热,称擦肺俞。 揉脾俞、2分钟,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用揉法,称揉脾俞,揉脾俞能健脾胃,助运化,去水湿,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乳食内伤,消化不良等症,多与揉胃俞,推脾经,按揉足三里合用。 揉胃俞、1分钟,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揉胃俞能和胃健脾,理中降逆。拇指或中指指腹按揉胃俞,适当用力揉按1分钟,和胃降逆、健脾助运。 调理身柱2分钟、肺俞2分钟、脾俞2分钟、胃俞1分钟。 参见附图1、肺俞、脾俞、胃俞,图2、身柱,图3、身柱。
3、 天突、膻中、中脘、协肋、足三里、丰隆。 揉天突、2分钟,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正中,属任脉。用中指作按法或揉法称按天突或揉天突。小儿推拿操作时,推拿师先涂基础油、或滑石粉,崛轰樾咄揉天突解除痰壅气急、咳喘胸闷症状。 揉膻中、2分钟,在胸骨上两乳头连线之中央,属任脉。中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椎至乳头名分推膻中。膻中为气之会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主治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呕吐,气逆,咳喘,痰鸣等症。膻中穴宽胸理气,止咳化痰,为气海,主治一切气机不调,比如说咳嗽、气喘、胸闷、有痰等,同时膻中穴还能疏肝理气,行气解郁。膻中通心包络,中医认为心包络为心之外围。故揉膻中能宁心安神治失眠。 揉中脘、2分钟,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揉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多与按揉足三里、推脾经等合用。推中脘自上而下主治胃气上逆,嗳气呕恶。 指腹按揉称揉中脘;指腹摩称摩中脘;自中脘向上直推至喉下或自喉往下推至中脘称推中脘,又称推胃脘。 分推协肋、分推胸胁,2分钟,双手拇指从任脉天突穴一直向下分推到巨阙穴,巨阙以下分推腹阴阳,巨阙以上为分推胸胁阴阳,可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足三里、3分钟,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当胫骨前肌上。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的作用。慢性病强身调理,增强免疫力。针灸和按揉足三里都有很好的补虚强身作用,可用于各种慢性病的抵抗力提高 揉丰隆、2分钟,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揉丰隆——止咳化痰专用穴,主治咳嗽、痰鸣、气喘。拇指或中指指腹揉之,和胃气,化痰湿,主要用于痰涎壅盛、咳嗽气喘等,常与揉膻中、运内八卦等配合应用。(痰多需要清痰,无痰不用丰隆穴)。 天突2分钟、膻中2分钟、中脘2分钟、协肋2分钟、足三里3分钟、丰隆2分钟。 参见附图1、天突、膻中、中脘、分推胸胁,图2、足三里、丰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