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看芯片方案行车记录仪主要由镜头、感光元件、芯片方案、软件等构成,少了哪个都不成。对于使用同一公版方案的行车记录仪来说,电路板基本固定。所以同方案的产品中,镜头和软件决定了最终的录像效果,只要方案相同,效果就不会差得太多。有些厂商为了参数漂亮,会通过软件将分辨率从VGA(640×480)插值到720P(1280×720),实际画质非但没有提升,录像时反而会占用更大的内存空间,容易死机和漏拍(也称漏秒或掉帧)。所以拿到一款行车记录仪时,先看方案,再作判断。
2、二看镜头从理论上来讲,行车记录仪的镜头视角越大越好,但是有一点必须考虑到,那就是视角越大,额鹿赤柝画面变形就越严重。有些行车记录娄茄固妁仪宣传拍摄视角可以达到170度,不过笔者要告诉你,除了双镜头外,单镜头是不可能达到的,软件拉伸会导致形变严重,边缘画质惨不忍睹。其实选择采用140度广角镜头的就足够了。材质方面,塑料镜头长期受日光照射容易变形,且清晰度比玻璃镜头差。光圈大小也很重要,F1.8比F2.4进光量大45%,在环境较暗的时候能捕捉更多光线,别相信所谓的红外补光灯,噱头而已,即便数量达到两位数,那可怜的功率也不堪重用,纯属画蛇添足。至于拍摄像素,仅和方案有关,和镜头无关。
3、三看内存这是厂商很不愿意曝光的参数之一。200元和500元的行车记录仪,在内存大小上往往相差一倍以上,低端的普遍采用SDR内存,而中高端的则采用DDR内存。由于所拍摄的视频多半是720P高清的,甚至是1080P全高清的,所以数据读写压力非常大,转存速度只要跟不上,就会出现漏拍的情况。检验是否漏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应用最高清晰度,拍摄数字秒表(时长最好5分钟),看数字是否连续。
4、四看功能多数行车记录仪都具有碰撞感应功能,能锁定事故发生前数秒和事故发生后20 秒的影像资料,确保视频文件不会被循环覆盖和误删除。好一些的行车记录仪还带有GPS功能,可以记录行车轨迹,并在此基础上扩展出了电子狗的功能。再高档一些的行车记录仪还具有图像识别功能,可以识别道路上的标识线,提供类似高级汽车上的偏航预警之类的功能。另外一些具备动态侦测的行车记录仪,可以在检测到视野内有物体运动才开始录像,可以用于监控。
5、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是行车记录仪的固定方式。前多数记录仪使用的是吸盘方式,这些吸盘虽然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一粘就行,但质量多少有些参差不齐,有部分产品在店里就已经明显粘不牢,就更不用说粘到您爱车的玻璃上了。也有部分产品使用胶粘的方式,虽然不便清理,但粘贴效果明显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