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们之间发生摩擦,不要惊慌,更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第一时间了解事情的经过,两个孩子之间的摩擦,肯定都有错。绝不能只责怪其中一个。先来讲一个真实的事故。
2、我朋友家的女儿,四年级。有一次,一个女同学抢她的毽子,她一怒之下踢了对方的小腹。那位女同学当时就蹲到地上站不起来了。老师只好请家长。我朋友,听了事件的前因后果,第一时间带伤者去医院看病。检查后没有什么问题,她诚恳地向女同学的家长道了歉。回家后,她没有责备女儿只字片语,而是像平常一样——做饭。孩子在房间里装作写作业,绷着劲儿等着妈妈来批评呢。没想到,妈妈什么都不说。她自己就绷不住了,跑到厨房抱着妈妈哭。妈妈先问了女儿前因后果,再问孩子,“你觉得这件事你做得怎么样?”女儿说,“她抢我的东西是她不对!”妈妈说,“没错,她的确有错。那么,你做得都对吗?”女儿说,“我不该踢她的肚子。”妈妈赞同地点头,说:“你看,我要带她去医院,花钱不说,还要向她的妈妈道歉。本来是她不对,她却没有损失,我们也没有得到她的道歉。再者,如果你真把她踢坏了,你会不会愧疚?因为一个毽子,伤害了一个人,你认为值得吗?”女儿哭着说,“不值得,我踢她肚子不对。”妈妈再问,“那你下回怎么办?”女儿忿忿地说,“我踢她屁股!”瞧,没有任何一句是批评和责备,孩子自己都说出来了。
3、有一个著名的《小约翰写给上帝的信》,小约翰给上帝写信,他写道,我是个好孩子,请求上帝送给我一辆自行车。写完以后,想了想,撕鼓饫废希掉了。他又写,我努力做个孩子,请上帝看在我努力做好孩子的份上,送我一辆自行车。想了想,又撕掉了,他再写,好吧,我承认我表现不怎么样,请上帝送我一辆自行车。他想,我表现这么不好,怎么好意思向上帝要自行车呢。于是,他撕掉了信。孩子表现什么样,他自己很清楚,不需要你来告诉他。
4、怎样处理孩子的冲突事件,显而易见。首先,我们的态度一定要好,不要发火,不要严厉,要问一下孩子事情的原由。再让孩子自己说,他哪里做得对,哪里做得不对。最后给孩子做适当的补充,并声明事情可能出现的更严重的后果。要引导孩子思考,而不是直接说出来。我们的指责式的陈述不会引起孩子的注意,还可能使他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