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定窑品种繁多,主要有黄釉,酱釉,白釉,褐釉,黑釉,酱釉,绿釉等品种。文献记载还有红定,但没有发现窑址遗存和实物,可能属于窑变类器物。其中白定最负盛名,黑釉被称为黑定或者墨定,酱釉被称为紫定。其他品种均为低温铅釉类产品。
2、第二,装烧工艺主要有支钉叠烧,正烧和覆烧,还有一种涩圈叠烧法,主要用在金代定窑产品上。支钉婧旱恐笆支烧,垫饼垫烧和托珠叠烧都属于定窑的烧制方法。定窑北宋产品已经使用了匣弩堕破肱钵,常见有桶型和漏斗形。覆烧法则是定窑的发明,主要在北宋中后期,用环型组合支圈把碗倒过来口沿朝下,一个匣钵内可以放置多件,从而提高了窑的利用率和瓷器产量。唯一的缺点是口沿一圈无釉,俗称“有芒”。
3、第三,看胎釉。定窑胎土主要使用当地特产的矸子土,釉料则使用被称为白土的原料。晚唐五代时期的定窑主要在还原焰中烧成,釉色白中泛青,光亮莹润,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厚薄不匀现象时有可见。北宋的胎质和五代相同,唯火候稍低,胎质不如五代细腻。早期胎体较厚,中期之后胎体变薄,早期白釉洁白或泛黄泛青,后期则以白中泛微黄的象牙白色为主,是由于烧煤的缘故。
4、第四,看造型。定窑产品多模仿邢窑产品造型,常见碗,钵,盘,执壶,茶盏等器型。早期胎较厚重。也经常模仿金银器造型,这是定窑产品的一大特色。如海棠式杯,带把杯,凤首壶,净瓶等,多瓜楞状器物。也烧制了不少瓷塑,属于用手捏出来的。定窑造型特点鲜明,应当熟记。
5、第五,看装饰技法。定窑的装饰技法繁多,出来刻花,划花以外,还有剔花,印花,贴花,镂空,描金等。宋代五大名窑中,只有定窑以刻花见长,其余都是釉色造型取墁刽旰懈胜。定窑刻花偏刀深刻,刀法犀利,线条流畅,具有浅浮雕效果。中期之后,刻划花结合在一起,更为精美。中期之后由于民用多,覆烧和印花工艺流行。镂空和描金技法比较少见,定窑描金器物和金釦器物一般都是皇家所用。
6、第六,看纹饰。早期定窑多为光素器,五代到北宋时期定窑深受缂丝工艺影响,出现了以植物纹为主要纹饰的刻印花装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动物,认为,神兽,龙凤,水族等纹饰也极为流行。人物则多为婴戏纹。博古图出现在定窑纹饰中,比较稀少而珍贵。
7、第七,看铭文。定窑瓷器由于五代时期就是贡窑,北宋早期一度为宋,辽皇室说用,辽金时期由于北方民族尚白,定窑器物一直深受皇室喜爱,所以地位一直很高。五代到宋辽早期定窑,出土了数百件带有“官”“新官”款识的白瓷,还有尚食局,尚药局,易定,东宫,朝真,定州公用等款识。都是以竹刀刻在底足上的。书法流畅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