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 安全手抄报 手抄报内容 手抄报图片 英语手抄报 清明节手抄报 节约用水手抄报

简述一下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

时间:2024-10-12 10:29:38

1、酮体易运输:长链夔亡平诱脂肪酸穿过线粒体内膜需要载体肉毒碱转运,脂肪酸在血中转运需要与白蛋白结合生成戬宠虾阴脂酸白蛋白,而酮体通过线粒体内膜以及在血中转运并不需要载体。

2、易利用:脂肪酸活化后进入β-氧化,每经4步反应才能生成一分子乙酰CoA,而乙酰乙酸活化后只需一步反应就可以生成两分子乙酰CoA,β-羟丁酸的利用只比乙酰乙酸多一步氧化反应。

3、节省葡萄糖供脑和红细胞利用:肝外组织利用酮体会生成大量的乙酰CoA,大量乙酰CoA抑制丙酮酸脱氢酶系活性,限制糖的利用。同时乙酰CoA还能激活丙酮酸羧化酶,促进糖异生。

肝外组织利用酮体氧化供能,就减少了对葡萄糖的需求,以保证脑组织、红细胞对葡萄糖的需要。脑组织不能利用长链脂肪酸,但在饥饿时可利用酮体供能,饥饿5周时酮体供能可多达70%.

4、肌肉组织利用酮体,可以抑制肌肉蛋白质的分解,防止蛋白质过多消耗,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

5、酮体生成增多常见于饥饿、妊娠中毒症、糖尿病等情况下。低糖高脂饮食也可使酮体生成增多。当肝内酮体的生成量超过肝外组织的利用能力时,可使血中酮体升高,称酮血症。

简述一下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

扩展资料

酮体生成的调节

1、饱食及饥饿的影响:

饱食后,胰岛素分泌增加,脂解作用抑制、脂肪动员减少,进入肝的脂酸减少,因而酮体生成减少。

饥饿时,胰高血糖素等脂解激素分泌增多,脂酸动员加强,血中游离脂酸浓度升高而使肝摄取游离脂酸增多,有利于脂酸β-氧化及酮体生成。

2、肝细胞糖原含量及代谢的影响:

进入肝细胞的游离脂酸主要有两条去路:一是在胞液中酯化合成甘油三酯及磷脂;二是进入线粒体内进行β-氧化,生成乙酰辅酶A(乙酰CoA)及酮体。

3、丙二酰CoA抑制脂酰CoA进入线粒体:饱食后糖代谢正常进行时所生成的乙酰CoA及柠檬酸能变构激活乙酰CoA羧化酶,促进丙二酰CoA的合成。后者能竞争性抑制肉碱脂酰转移酶I,从而阻止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内进行β-氧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酮体

© 手抄报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