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 安全手抄报 手抄报内容 手抄报图片 英语手抄报 清明节手抄报 节约用水手抄报

怎样才能做一个卓越领导者

时间:2024-10-15 09:20:58

1、一、智:智慧。 对于领导者、高层管理者层面的智慧来说,就是战略、谋略、商业模式。作为一个管理者,手中把握的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如果没有过人的智慧,那么他所带领的企业前景必将暗淡。我们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里包含着“知”与“能”。平梵老师表示,“智”正是让我们正确的把知识运用到管理之中,并把之转化为力量发挥能量,而管理者则恰恰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合理的管理和利用资源,使之发挥能量为企业所用。 古人说:“下君之策尽自之力,中君之策尽人之力,上君之策尽人之智。”一个人能竭尽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一项事业,这是难能可贵的,亦必须要那样去奋斗。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又不肯付出自己的力量去实施自己的计划,这个人很难事业有成。更为值得注意的,人的智慧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尽人之力远不如尽人之智,所以古人已道出了下中上的策略。

2、二、信:自古经商之道在于一个信字。 中国以前很多店铺上书有“童望无欺”字样,以取得顾客信任。传说中国古代季布很守诺言,故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之语。作为一个管理者,在某种意义上讲,其在企业中的一言一行,已经不只单纯的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代表着一种企业行为。“信”是为人为事之根本所在,“信”虽无形,但却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众所周知,对于一个企业来讲,金钱的损失是可以计算挽回的,而一旦失去信誉所造损失却是难以计算、甚至不可挽回的。企业的管理者也是一样,一旦失信于员工,那么所带来的后果不仅仅限于人格和威信的下降,更是要坐收在管理中无法得到员工认同和支持的恶果。

3、三、仁:“仁”是中国儒学中最基本的一个观点。 仁能附众,作为一名管理者,得到大家的支持、把众人团结到自己的身边来在管理的过程中,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必需的。亦如,在管理中惩罚只是管理的一种手段决非管理的本质。 “石可破,但不可夺其坚。”也就是说:在管理中你惩罚员工会很容易,但让他心服口服从此改正错误却决非易事。而管理中的“仁”更多的则体现为一种“双赢”,管理者赢得管理,而员工则赢得利益。平梵老师认为,管理中并非为“管”而“管”,而是为“理”而“管”。

4、四、勇:成功的商人都是勇于决断,善于决断。 “将不勇,则三军不锐。”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管理者如果没有迎难而上、乘风破浪、历险前行的“勇”,则无法带队团队有所作为。管理中的的“勇”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与“道”和“智”相辅相承。 何为大智大勇?难不畏险,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在管理的是艰险的路程,当遇到困境和非议时需要“勇,”在这个时候的“勇”就是不畏艰难险阻,始终坚持自我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当工作中取得成绩之时同样需要“勇”,这时的“勇”就是不居功、贪恋名利;而在工作中遭遇失败之时更加需要“勇”,这时的“勇”则是不推脱责任,能够反省自己承担并改正错误。

5、五、严:管惯栲狠疲理企业需要严明纪律。 只有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才能使企业上下井然有秩序,保证工作任务的完成。赏罚公正分明,促使企业员工努力工作,不做对企业不利之事。中国有句俗语叫做“军令如山”。即:军令就如大山一样威严、庄重、不可侵犯。也正是有了这样严格的纪律,军队才可以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号令,在战场上才可能有披靡的战绩,此是为将之道。 平梵老师认为,作为管理者就是企业中的“将”——在管理中也应该有三严:其一,法令严。在管理中如果没有严格的规章作为标榜和约束,那么企业就没有了规矩,纪律必然松散;其二,赏罚严。在管理中如果没有明确而严格的赏与罚,那么就会缺乏激励和制约,其法令必然难以贯彻执行;其三,律已严。作为管理者,如果在企业中无法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那么必然会无法服众,无人尊从。

6、六、知:学习力是领导者必备素养。 当代有些领导者追求所谓事业的成功,整日忙于交际应酬,书基本不读。知识匮乏,见识肤浅,谈不上智慧、感悟和境界;有些企业缺乏责任心更缺乏爱心,处处只为私欲苦心积虑;也有些领导者为了物质最大化而不择手段,有的甚至置国家法律与社会道德于不顾,更谈不上施仁于社会、施仁于人民。也有些领导者最初的人生目标实现后,失去理想和信念,没有了人生信条,没有了勇敢之心,没有了前行动力。

© 手抄报圈